,被评为我国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欣赏潘鹤、杨之光、刘济荣书法有感
认识炯新,源于收藏。四五年前,为服务“一刀中文网”30多万的注册会员,我们在广州的小洲画家村古渡码头一幢小别墅里筹建了“文学创作基地”。当初纯粹为迎合画家村的氛围,新加了书画创作室和酒巴,并且在一刀中文网新开了“书画专刊”,开始借助网络品牌与人气为书画家做些网络推广专题。没想到歪打正着,不少省内外的书画家朋友都喜欢来小洲住宿、吃饭和创作,我们自然就成了朋友,我也就从一个收藏门外汉,很快变作发烧友。
炯新就是这其中的一个益友。他收藏多年,又擅长书法,自然颇有心得,对初涉收藏的我来说,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回顾这几年的收藏,也可得出结论:他是厚道的。
炯新少已向學,追慕諸老宿,從名師游,出过书,获过奖,尤其小字写得别出一格,颇有涵养。书法是他的一大痴好,我有时叫他“书法家”,他正色说,“家”字不敢称,但“书法爱好者”挺适合我的。他的这种自我定位,与其温和的性格有关,也与个人修养有关——试想多少人,大笔尚不懂握,已经各种大名头满天飞了!
这些年他致力于书法收藏,自然身边不乏一帮同好者。当然他们当中以普通百姓居多,至于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和才值得收藏?怎样来判断他们的价值?这也是他们最常遇到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这小册便是他继“学者书法”后,再推出的系列丛书“画家书法”。
“画家书法”本有它的艺术性和附加性,他们都在绘画领域有很高的成就,有较大的个人影响与社会贡献。但往往他们画名太盛,而书法则没有广泛认知(不过,现实中我们的确很难看到一个单为写字而写字的人成为一代名家)。这类人周围不少。都在写字之外的领域成果卓著。他们无意作书家,书法只是他们的副业,是他们生活中不经意的“雅事”罢了。正因这样——书以画传,书以诗传,书以文传……艺术作品之所以得与传世,离不开这样的人文“链条”。
老人云“人品不好,落笔无方”,刘老把立身放在极为首要位置,老人尝书一横幅“一生画牛不吹牛”。其书法具楷书之端严,又有草书之险绝,笔意凝重,骨气深稳,表现出一种质朴醇厚之美。
潘老书法属“人化的书法”一类,往往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其书法热情,真率酣畅,沉着痛快,没有世俗功利,没有一点矫饰与装扮。他的作品是如此平民化,无疑是一种未经技巧训练的天然之书,性情之书,是由文化粹炼而直入内心抒发之地的人化之书。字如其人,正如他开玩笑说,自己就是“老顽童”。
杨老书法得力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据杨老说,他年青时做过很多书法的
“基础工程”。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他今天如此的书法境界,他的书法如其画,如其人,清朗雅致,刚柔相济,风神独具,布白参差,观其书法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传统艺术关系国魂,三位老人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活中历经艰苦探索追求,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上所作贡献,至如丹青铸史之功,各方家自在明鉴中。挚友炯新所藏此集书法多为佳作,观后,有此感,共勉之!
苏一刀,原名苏凯,军旅作家。1973年出生于广东高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水淹死了鱼》、《在荒漠深处绿着》、《一刀的光芒或阴影》等5部作品集。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作协《中国最佳散文》、《中国最佳诗歌》等年度选本。2004年创办的一刀中文网,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2008中国文学网站15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