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腾龙公司客服 >> 本站收藏 - 罗镜泉
 
作者简介:罗镜泉
 
感受花鸟画大师境界
———罗镜泉先生艺术之旅印迹
{图版作品均为如菊草堂藏品,部分有出版物}

 简介
  罗镜泉,1937年生,广东兴宁人,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高校高级美术职称评委。著名人物画家、花鸟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及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曾出版《花鸟画技法》、《人物画技法》等。

  回应传统、探索创新,是当代花鸟画家面临的时代课题。对此,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罗镜泉先生,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地研习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以传统法则衡量罗先生的花鸟作品,可见传统精神的文脉贯注于画理之中;以当代审美标准看待罗先生的作品,那充沛的新意和独特的风格跃然于笔墨之上。
  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的罗先生,接受造型训练多年,造就了他娴熟的造型能力。与此同时,他从传统到现代名家风格中,师承有序,广采博取,练就了落墨劲健、敷墨浑厚的功力,这使他的作品看上去老辣、厚重,内涵丰富。他先从水墨写意入手,掌握了大写意花鸟技法,时刻注重在一幅画作的经营布局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继而探讨工笔花鸟的新途。故而他的作品既有写意与工笔两类样式的独特风格,又有融写意于工笔之中的独创面貌。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他笔下展现出来的作品一点也没有浮躁的感觉,相反,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花鸟形象。就以人们常见的荷花,在他笔下也是画得正如他的为人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既是学院派、更是实力派画家的罗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新花鸟画艺术的创作,他在几十年刻苦钻研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大胆采用新的水墨画媒材,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技法,从而形成了有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艺术语言,在我国美术界产生了轰动效应。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范畴,花鸟画的创造最难。其难不在形似、生动,而在变形、笔墨和格趣。山水有常理而无常形,花鸟画有常理也有常形,既不能像山水那样可以不似(无常形),也不能变成抽象(等于把它取消),亦难以像人物画那样变形(人本身有丰富的变形表情,变形心态)。它的创造,要靠画家借寓象征的本领,靠笔墨、格调、趣味的高雅和独创。换言之,花鸟画的升华变异,既要看它对自然世界的刻画与表现,也要看它对人和人的心灵世界的间接刻画与表现。
  1965年,罗先生曾被邀请主持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设计创作;1980年就已加入中国美协,同年当选为河南省美协理事;其作品屡屡入选全国美展、中国艺术家国画展、中国画300名家作品展等近40个展事,被中国美术馆、泰国皇家淡浮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收藏。与此同时,在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大学教材里,罗先生还出版有《素描肖像艺术》、《中国画技法·花鸟篇·人物篇》、《白描花卉翎毛技法》、《名家教你学中国画》等专著及厚重达十几斤的《罗镜泉画集》等。
  当然,提到罗先生的上述艺术之旅也许鲜为人知,但一说起他的鼎鼎大名,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所探索出的一套朦胧水墨技法。
  正如每人的面貌特征不同的道理一样,对于艺术家而言,自己的独特风格颇为关键。为什么人们喜欢称“关山月的梅”、“黎雄才的松”、“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如此等等,皆因为这些大师确有其过人之处的独特风格。
  众所周知,风格是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语言形式和内容题材相统一中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而毋庸置疑的说罗先生的画作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他将传统绘画中人与自然的美和情感融入心境,尽可能以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精神与人性的领悟。兼之他是客家人又在中原河南工作长达22年时间,所以他以客家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汇情怀所创作的作品,总是让无论南方北方的朋友都钟情不已。他还在创作中对不同的物象采用不同的手段,以“工”、“写”兼施的笔墨处理,遵循“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理念。他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痛快与淋漓,自产生朦胧中得到启示,他用淡墨的晕染及用清水的冲洗来探索那种纯粹的审美意向。
  他的作品兼有北方的富丽凝重和南方的娟秀细腻,他一直在寻探自己心中所定位的清隽、明丽、品位高雅而气势宏伟的艺术风格。
  认识罗镜泉先生的人都说,看他的画是一种享受,而现场看他作画,更是令人大饱眼福,如沐春风。(王术福)

随心所欲 任我挥洒——读罗镜泉的新水墨花鸟画

岭云

  纵观罗镜泉教授将近50年的从艺历程,可以发觉艺术的淬火与人生的历炼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早期的经验积累和对细节的孜孜以求,到淡化过程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任挥洒——_这是人生和艺术的至高境界。

  做人低调做事认真的罗镜泉,1956年从家乡兴宁考入湖北艺术学院附中,整整用了8年的时光读完艺术学院美术系,接受过完整的专业美术教育,使他成为熟悉中国水墨传统并能融汇西方绘画技法的激情画家。1964年,大学毕业前夕,他创作的水墨人物画《妇女队长》,即入选全国美展,并与长安画派著名人物画家刘文西的《支部书记》一起,在全国公社风光美展上引起很大反响。著名的《长江文艺》还将这幅作品用彩色刊印在封底上。此后,他创作了《夜深人未静》,参加1965年全国美展,被人民大会堂收藏;1984年创作的人物画《老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zx.findart.com.cn

  也许是对传统艺术的钟爱对水墨的情缘,促使他雄心勃勃去涉足新的美术领域;也许是“文革”中对人物画家的冲击在他的艺术心湖中泛起风萧水寒的涟漪——反正“文革”后,罗镜泉转而画起了花鸟画。当年美术学院寒窗苦读时,全国著名花鸟画家王霞宙、张振铎教授授业的影响,又重新在罗镜泉心中催生发芽。十年经营,他那传统牡丹和活泼雄劲的公鸡,又开始唱响映红中原。zx.findart.com.cn

  1986年,罗镜泉从河南大学调回华南师大美术系任教。广州开放的人文环境和创新的艺术理念,再一次激活了罗镜泉的思维,使他迈进了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他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工笔或意笔画法而开始转型。经一步步尝试,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水墨花鸟画法。他摸索运用新的皮纸媒材,追求生绢般的效果;多用清水,节制浓墨,以水朴和淡墨为主,营造水墨淋漓的意境。他笔下的牡丹,已从传统干笔勾线染墨的中规中矩、花叶层次分明,脱胎如雨雾朦胧中含羞拥簇的花中仙子。他笔下的田荷和雄鸡,都将画家操练了几十年的“形似”推到幕后,只用墨线的勾勒,显现其基本的形,而更多是运用湿润的水渍,去营造整体的艺术氛围和效果。是荷花,又不似常见的别人笔下画过的荷花;是公鸡,又不似常见的名家笔下画过的羽丰冠丹的公鸡。罗教授的新水墨花鸟画,有线的技巧,又融合了水的聚合墨的浓淡变幻,浑化自如,取势,取意,取神,从而透发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文人气质和天真自然的韵味。zx.findart.com.cn

  经历过丰厚传统浸淫的罗教授,更能体会到中国花鸟画天地广阔,创新的路不易且漫长。他说,要发展,要往前走,就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要不断地追求新东西。他还认为,画花鸟与画人物并不矛盾:花鸟画法糅进人物画中,会使人物更丰富;而将人物画的精到融入花鸟中,又能使花鸟更多姿。zx.findart.com.cn

  这就是在水墨领域画路宽广不断探索的罗教授,如鱼得水充满自信的罗教授。他说,自己已过耳顺之年,已能抛开一切负担放开手脚,随心所欲任我挥洒。再过15年,画到超过80岁,相信一定又有一个新面目。


画出清明二月天  
 
——罗镜泉的花鸟画艺术
 
  画家罗镜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潜心致力于新花鸟画艺术的创作,他在几十年刻苦钻研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的水墨画媒材,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技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来表达个人真实的审美感受,终于取得可喜成果。近年来,他的花鸟画作品频频入选各种展事并多次获奖,受到圈内人士的瞩目和公众的喜爱,专业媒体亦因之多有介绍。 ZUNR"9W"<  
    自1992年初我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即与镜泉兄同事,新同事中他是少数几位喜欢与我讨论艺术问题的人之一。当时我们都已过“知命”之年,他还要年长我几岁,但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他的用功程度,超过我的一些年青同事。这有些出我意料之外,有时很令我感动。我们对一些艺术问题,比如对新潮美术和实验水墨的看法并不相同,但彼此都能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不像有些人那样争得面红耳赤。 
    罗镜泉90年代的艺术探索主要还是在传统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方面,这与当代生活所引发的画家审美情感和艺术理念上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学校原美术系楼旁有一大片荷塘,每年夏天开满了好看的荷花,清香四溢。一座曲拱小桥跨越荷塘,连接着两边的道路。老罗的画室正对着这荷塘,一次我还在他画室里见过一只小小的涉禽,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老罗说是从外面荷塘里飞进来的。可后来美术系拆迁,作为学校发展的代价,荷塘被填平改作了运动场,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老罗却久久无法释怀,他说起此事时的那种语气和神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以至有段时间我脑子里老是浮现出欧阳修的名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和它连在一起的是老罗那沮丧哀愁的神情。 
    我想这正是老罗的《香远益清》、《野塘清趣》、《荷塘新雨后》和《荷韵》等作品令我感动的原因。这些作品不仅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墨韵幽远清奇,更重要的是它们融进作者真挚浓烈的情感,而透过这情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时代生活的某些特殊气息。   
    中国古典绘画的一个久远传统是通过山水花鸟来表现人,表现人的心境意绪,表现人对自然生命的体会和感动,从而让人们经由这份体会和感动去领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罗镜泉继承了这个传统和它所代表的无限尊重自然、无比亲近自然的精神。苏东坡的咏画诗:“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绝妙地揭示了中国古典绘画这一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文化精神。罗镜泉的花鸟画以他个性化、风格化的绘画语言为我们呈现这“无人态”,意在让我们冷静细心地体察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和我们自己。与此同时他又以他“墨气淋漓幛犹湿”的独特笔墨技巧,为我们“画出清明二月天”(唐·韦庄),让我们得以从繁忙的现实中抽身出来,去享受静谧,品味人生。 
    这就是罗镜泉花鸟画新作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它们既来源于对传统的继承,也来源于画家艺术的创新。记得已故的上海著名画家来楚生先生曾刻过一方朱文印章“不容易”,三个字道尽了传统型中国画家的创作艰辛。的确,传统博大精深,似乎前人早已把话说完,后来者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代传统型中国画家的每一艺术创新成就都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E ?YUW:[z  
    镜泉兄已过“耳顺”之年,这意味着他人生和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开始,我祝他在新一轮的耕作中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节录自皮道坚先生为罗镜泉画集所作序) 
     
    罗镜泉1937年出生 
    1964  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 
    1980  任教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3  作品《老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6  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2  《五德禽》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l
    1995  《春暖》被泰国皇家淡浮院收藏 
    1998-2000 被聘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美术学科评审组”成员  
    出版著作、画集 
    《中国画技法》花鸟篇、人物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素描肖像艺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白描花卉翎毛技法》岭南美术出版社  
    《罗镜泉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M% SPAN <>

 

 

 

 

 

 
( 华南师范大学 罗镜泉教授题签)非卖 尺寸: 价格: